张震将军是一位才华横溢、能力出众的军事将领,堪称军政领域的全能型人才。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,他长期担任参谋工作,以其缜密的思维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屡建奇功。新中国成立后,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又先后投身军事教育事业,担任过多个重要军事主官和后勤领导职务,在军事理论建设、部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,充分展现了他全面过硬的军政素质。
在将军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,虽然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,但1967年11月那个寒冷的冬日,却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痛。当时担任军事学院院长的张震,在造反派的暴力袭击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。暴徒们用粗糙的麻绳死死勒住他的脖颈,将他从高墙的一侧野蛮拖拽到另一侧,导致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将军当场昏厥。更令人发指的是,当他从昏迷中苏醒后,又遭到一群人的围攻羞辱。有人用坚硬的鞋底猛击他布满皱纹的脸庞,有人用皮靴狠踢他饱经战火的老腰,还有人粗暴地撕扯他花白的头发,现场惨状令人不忍卒睹。
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,张震的家人心急如焚地赶往北京,向老首长粟裕大将求助。虽然未能当面见到粟裕,但家人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。与此同时,许世友将军迅速调派精干力量前往保护张震的安全。众所周知,粟裕大将是张震的老上级,两人在解放战争期间并肩作战多年,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。尽管有人认为粟裕自1958年离开总参谋部后就远离了权力中心,但实际上,1966年周恩来总理特意安排他负责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工作,因此与中央保持着密切联系。正是通过粟裕的及时反映,许世友才得以迅速采取保护措施。
展开剩余64%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,虽然当时与张震在职务上平级,但在战争年代他们之间曾有过上下级关系。许世友对张震的军事指挥才能一直十分赏识。在内线兵团时期,许世友担任司令员,张震则是第二纵队副司令员。许世友曾有意调张震到山东兵团担任要职,但因特殊任务安排未能如愿。
1967年1月,中央军委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,各大军区、军兵种及军事院校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。会议期间,造反派企图将张震揪回南京批斗。面对这一情况,许世友宽慰张震不必过分担忧,并指示将随行警卫人员集中起来严阵以待,一旦对方强行抓人立即进行自卫。谨慎的张震出于对局势的考虑,建议采取更为稳妥的应对方式。他自认问心无愧,认为不必惧怕造反派的威胁,然而他低估了这些人的凶残程度。
回到南京后,张震的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,最终遭遇了那场惨无人道的揪斗事件,险些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。那根勒在脖子上的麻绳在他颈间留下了触目惊心的淤痕,导致他连续多日剧烈呕吐,整整十多天无法正常进食,身体状况急剧恶化。
这一恶性事件很快在军事学院内部引起轩然大波。教育长吴华也受到冲击,当他得知张震院长的遭遇后,立即选择暂时躲避,先是前往上海,后又转至青岛,在外辗转躲避,直到武斗风潮逐渐平息后才返回工作岗位。
作为一位大军区级正职将领,张震遭遇如此野蛮对待,他愤怒地表示:这简直是无法无天!他的家人对此忧心忡忡,妻子马龄松时常含泪安慰丈夫,坚信他一定能挺过这场劫难。经过医院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,张震虽然出院,但仍要继续接受审查,不能回家休养。直到1969年,军事学院终于决定解除对他的隔离审查,张震才算是暂时摆脱困境。由于旧伤反复发作,他在休养数月后,被安排到武汉钢铁厂进行蹲点工作。这段经历成为这位开国将军人生中最黑暗的记忆之一,也折射出那个特殊年代的荒诞与残酷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